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
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
《灵枢·平人绝谷》:
五脏安定,血脉和利,精神乃居,故神者,水谷之精气也。
《灵枢·大惑论》:
五脏六腑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……目者,心之使也;心者,神之舍也。
《灵枢·五色》:
青黑为痛,黄赤为热,白为寒,是谓五官。
《灵枢·五色》:
以五色命脏,青为肝,赤为心,白为肺,黄为脾,黑为肾。
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
必先度其形之肥瘦,以调其气之虚实。
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
头者精明之府,头倾视深,精神将夺矣。背者胸中之府,背曲肩随,府将坏矣。腰者肾之府,转摇不能,肾将惫矣。膝者筋之府,屈伸不能,行则偻附,筋将惫矣。骨者髓之府,不能久立,行则振掉,骨将惫矣。
《景岳全书·伤寒典》:
舌为心之官,本红而泽。
《重订诊家直诀》:
凡舌苔,以匀薄有根为吉。
《辨舌指南》:
苔垢薄者,形气不足;苔垢厚者,病气有余。
《难经·六十一难》:
闻而知之者,闻其五音,以别其病。
《医宗金鉴·四诊心法要诀》:
五声之变,变则病生,肝呼而急,心笑而雄,脾歌以漫,肺哭促声,肾呻低微。色克则凶。
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
一问寒热二问汗,三问头身四问便,五问饮食六问胸,七聋八渴俱当辨。九因脉色察阴阳,十从气味章神见。见定虽然事不难,也须明哲毋招怨。
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
问寒热者,问内外之寒热,欲以辨其在表在里也。
《医偏·问证》:
外感身热有汗为伤风,无汗为伤寒。
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:
肝病者,两胁下痛引少腹,令人善怒。
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
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
《灵枢·海论》:
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。
《素问·逆调论》:
胃不和则卧不安。
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
春胃微弦曰平,弦多胃少曰肝病,但弦无胃曰死……夏胃微钩曰平,钩多胃少曰心病,但钩无胃曰死……长夏胃微耍弱曰平,弱多胃少曰脾病,但代无胃曰死……秋胃微毛曰平,毛多胃少曰肺病,但毛无胃曰死……冬胃微石曰平,石多胃少曰肾病,但石无胃曰死。
《素问·三部九候论》:
形盛脉细,少气不足以息者危;形瘦脉大,胸中多气者死。形气相得者生,参伍不调者病。
《难经·一难》:
寸口者,脉之大会,手太阴之脉动也。寸口者,五脏六腑之所终始,故法取于寸口也。
《濒湖脉学》:
脉有七诊,曰浮中沉,上下左右,消息求寻。又有九候,举按轻重,三部浮沉,各候五动。寸候胸上,关候膈下,尺候于脐,下至跟踪。左脉候左,右脉候右,病随所在,不病者否。